當前位置: 首頁 ? 資訊 ? 包裝新聞 ? 正文

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傳統(tǒng)印刷術

放大字體??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15-02-02??來源:互聯(lián)網??作者:紙引未來??瀏覽次數(shù):618
核心提示:
訊: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(fā)明之一,從隋唐的雕版印刷開始,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,后來傳到歐洲,對全世界的文明都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。所以,印刷術被稱為“文明之母”。你知道我國古代的書是怎樣印成的嗎?雕版印刷和活字版印刷有什么不同?一千多年前我國就有12星座圖?
  
 “印”的本意表示向下按
  
  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印刷的“印”字?!坝 钡募坠俏淖中问且恢淮笫职磯阂粋€跪著的人,最初表示按壓的意思,是“抑”的初文,兩個字在古代通用。
  
  在造紙術廣泛應用之前的竹、木簡冊時期,印章是壓蓋在封泥上來使用的,所以印章一般稱為“印”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“印”最初的意義逐漸消褪,于是就加了個提手旁另造了一個“抑”字。
  
  古代印刷術來源于印章
  
  南北朝時,紙質的書籍已經基本上替代了早期的竹木簡,人們閱讀方便多了,但是在印刷術發(fā)明之前,還是要靠手抄書籍來傳播。不僅費時、費力,還容易出錯。后來,在印章等技術的啟發(fā)下,雕版印刷技術就應運而生了。
  
  印章在商周時期就有,一般在方寸之間,只有幾個字。而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提到,當時的道家流行一種4寸見方,有120個字的大木印,很像一塊小小的雕版了。
  
  此外,佛教徒為了使手抄的佛經更加生動,常把佛像印蓋在佛經的卷首,這種手工木印比手繪省事得多。
  
  受印章、拓印等技術的啟發(fā),隋唐時出現(xiàn)了雕版印刷術。早期的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,多用于印刷佛像、佛經。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(fā)展,印刷術方便靈活,省時省力,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(fā)展。
   1 2
?



【免責聲明】

1、紙引未來發(fā)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。

2、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數(shù)據(jù)及圖表)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時性、原創(chuàng)性等。

3、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(lián)系或書面發(fā)函至本公司轉達,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。

?
[ 資訊搜索 ]? [ 加入收藏 ]? [ 告訴好友 ]? [ 打印本文 ]? [ 違規(guī)舉報 ]? [ 關閉窗口 ]

?
0條 [查看全部]  相關評論

?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