質量差、交貨慢、供貨靈活度不足,表面上是供應商績效不好,需要提高;深層次卻是供應商選擇問題:這樣的供應商為什么成為你的供應商?
智慧熊企業(yè)數(shù)字化管理系統(tǒng),助力高效處理工作事務,聯(lián)系熱線:小鹿 18926220884
這里有很多是歷史遺留問題,例如公司快速發(fā)展,供應商原來能夠滿足公司的要求,但產品更新?lián)Q代,供應商沒有跟進發(fā)展,就不能滿足新的要求。對于起飛階段的公司,尤其是從低端向高端產品過渡的公司來說,這種現(xiàn)象是系統(tǒng)性的。對更多公司來說,其實往往是人為問題,即供應商篩選中人為因素太多,沒有客觀標準,沒有統(tǒng)一流程,結果是魚龍混雜,公司不得不為這些劣質供應商買單。兩種不同情況,同一個解決方案:你不能從修理、改進供應商入手,而應從供應商選擇、準入出發(fā)。
修理、改進供應商是救火。你有很多的理由來救火,例如生產線不能停,新產品開發(fā)也不能耽擱。但是,當救火成為主旋律后(注意,是"主旋律"),整個采購部門就走上了不歸路,因為救火沒有解決根本問題。用柯維的《七種習慣》講,救火其實是解決"緊迫但不重要"的事(這里的不重要是從長遠目標而言)。一旦資源集中在救火上,就沒有精力做"重要而不緊迫"的事,即預防起火。另外,采購方也不可能有足夠的資源來救火。想想看,供應商的千八百號人都整不好,你得配備多少采購經理、工程師和采購員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?而且采購班子中,真正懂生產、管理的人沒幾個,幫助供應商也大多是外行指導內行,越幫越忙,弊大于利了。這也是為什么采購方一直在敦促改進,劣質供應商的數(shù)量卻不見減少。如果遇到爛泥扶不上墻的供應商,不管你采購方有多大本事,結果也是可想而知。
所以,注意力應轉到選擇為主。選擇是個過程,有不同階段。新產品開發(fā)時最重要,選準供應商就等于找對人結婚。如果選錯了,進入量產,盡管績效差,淘汰卻未必是上策,因為要么淘汰代價太大,要么產品生命周期太短,不值得淘汰。那能做的就是確保這供應商不要被納入新產品開發(fā)。這樣,隨著產品的更新?lián)Q代,劣質供應商就自然被淘汰。這背后其實是系統(tǒng)的供應商選擇流程和標準問題。采購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劣質供應商,而是沒有客觀、公正、有章可循的供應商選擇流程和標準。結果就是依賴"能人"或遵循長官意志來選定供應商。要知道,套用筆者一個前同事的話,每一個供應商在采購方都有一個managementsponsor(領導撐腰)。沒有客觀的標準和流程,供應商選擇就成了公司的角力場,一些渣滓供應商就堂而皇之地入室,而且久居不去。前段時間我們幫助國內一頂尖公司制定客觀的供應商選擇標準,但在取代他們的老一套方面困難重重。這里面有兩重原因:完全西方化的標準難以在國內落地生根,老的東西根深蒂固也不容忽視。
兩種供應商落入改進范疇:公司不得不依賴的關鍵供應商和愿意改進而且有潛力改進的供應商。關鍵供應商自不待言:關鍵的技術、產能、設備等決定了更換供應商代價太大。此類供應商有時候規(guī)模很小,技術先進而管理落后,采購方施以援手,幫助完善基本的流程控制和管理系統(tǒng),成效也比較顯著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太多點同時出擊,以免貪多難消化,影響供應商的正常生產。對于愿意改進且有潛力改進的供應商,確定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和制定改進目標往往比直接施以援手更重要。很多改進措施都涉及到投資,例如擴建廠房、增添設備、增加工程技術力量等。如果沒有合作關系上的一定承諾,供應商很難下決心投資。所以,在北美供應商改進做得好的公司,長期合作關系和績效改進目標往往是并肩而行。當然對于采購方來說,有付出(長期合作方面的承諾),就一定要有收獲(績效改進)。光有長期合作方面的承諾而沒有供應商改進的具體目標,就成了宋襄公之仁,也沒法持久。
對于改進目標,SMART照樣適用。目標要具體(specific),例如質量還是成本、技術還是產能,要界定地清清楚楚;要易于衡量(measurable),例如百萬次品率從3000降到1000;要可實現(xiàn)度高(attainable),大躍進式的宏偉目標看上去好,但供應商注定沒法實現(xiàn)的話,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;要相關度高(relevant),是質量問題就重點解決質量問題,是成本問題就側重降價措施;還要有時限(timebased)、分階段達到既定目標。這些目標是定給供應商的,也是約束采購方的。因為很多問題,看上去是供應商的,其實采購方也脫不了干系。筆者簽訂的所有服務協(xié)議、改進計劃中,都有供需雙方多位當事人的簽字,就是這個原因。
說了這么多,就是供應商改進不能無的放矢。要選定合適的供應商(通過供應商選擇和優(yōu)化),然后確定合適的改進目標和措施,再配以適當?shù)馁Y源。筆者的一個機箱供應商是美國《采購》雜志金牌得主RockwellCollins的供應商,他們經歷的RockwellCollins的供應商改進計劃如下:RockwellCollins先是優(yōu)化(這里是縮?。┕虜?shù)量,從四五十個縮減為8個;然后是訂立改進目標(具體目標沒透露,但不外乎質量、成本、交貨、技術等);最后是派駐工程師到供應商現(xiàn)場,幫助推行精益生產。湊巧的是,筆者當時也在敦促該供應商改進,目的相同,但出發(fā)點迥異:在筆者公司來看,該供應商是關鍵供應商,產品是單一供貨,更換基本上不可能;從RockwellCollins來說,該供應商屬愿改進而且有潛力改進的對象,因為它是供應商整合后的八家之一。但愿兩個大客戶的改進要求沒有沖突之處。
智慧熊企業(yè)數(shù)字化管理系統(tǒng),助力高效處理工作事務,聯(lián)系熱線:小鹿 189262208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