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同民是山東青島人,他的三叔是一位干了一輩子印刷的老印刷工。阮同民從小就聞油墨味,9歲時,他去縣城上小學(xué),一直到初中畢業(yè)都住在三叔家。每天中午去三叔印刷廠的堂吃飯,之后去鑄字車間玩。
古老的鑄字車間
阮同民看到很多印刷工人用鉛字來排版印刷書籍,當(dāng)時他深深地感受到,知識原來是通過他們的雙手傳遞的。慢慢的,阮同民也對這些印刷機和鑄字機有了特殊的情感。
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,激光照排淘汰了活字印刷,阮同民的三叔用三個月的工資保留下了一套活字印刷用的銅模。這套鑄字用的銅模大約有6300個,按照偏旁部首來擺放。把銅模放進去鑄字機,并把鉛塊加熱到380°以后,才能把字鑄出來。
央視一套《我有傳家寶》節(jié)目對活字印刷的介紹,鏈接:http://tv.cctv.com/2016/08/20/VIDEN3w6x37AUjWJe3SEkROq160820.shtml
中國的活字印刷,不知影響了世界多少年。
千年來的傳承,它對文化傳播做出了無以倫比的貢獻。
我們也由此看到,印刷先賢們的開拓與創(chuàng)造以及老一輩印刷人的堅持與奉獻。
阮同民認為,傳統(tǒng)文化不應(yīng)該僅僅是停留在課本上,應(yīng)該讓更多人近距離觸摸到感受到活字印刷的樂趣與魅力。
鉛活字
阮同民極為關(guān)注那些古老的鑄字機、印刷機以及銅模,并盡力收藏。如今,他收藏了15臺鑄字機,30多套銅模,80多臺印刷機。有的當(dāng)時已經(jīng)用不了了,后來經(jīng)過調(diào)試,又讓這些老印刷機重新運轉(zhuǎn)了起來。
憑著對活字印刷的熱愛,阮同民經(jīng)營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印刷博物館——“時光印記”,在這里可以看到多臺海德堡老鉛印機、大風(fēng)車印刷機、老式圓盤機、手搖圓盤機、文物級別的字模,鑄字機等等。
阮同民將印刷作為了一生的陪伴。他希望,有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活字印刷,感受到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。
愿越來越多的人伴隨著濃濃的墨香來一場穿越,近距離的去感受、去體驗千年前的文明智慧,感受什么是中國的活字印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