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微信掃描關注
    紙引未來網公眾號

    紙引百科-訂閱號
  • 紙引未來網紙張產業(yè)鏈大數據平臺-客服QQ
    客服QQ:1708923858
    客服QQ:3620323674
    客服QQ:401369780
    客服電話:020-82025252
  • 020-82025252
  • 查看抖音

    抖音掃碼關注

  • 掌上紙引未來

    微信掃碼

    紙引百科-手機版首頁

    手機版

    紙引百科-紙引行情

    紙引行情

    紙引百科-紙引匯采

    紙引匯采

    紙引百科-智慧熊

    智慧熊

 積分商城 商務中心 |
紙引未來網
快速找貨
紙引未來網-智慧熊小程序

紙引行情-小程序

 
當前位置: 首頁 ? 資訊 ? 包裝新聞 ? 正文

論日本包裝設計的特色與成因

放大字體??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15-07-30??來源:互聯(lián)網??作者:紙引未來
核心提示:
訊:筆者對日本包裝設計的關注和欣賞由來已久。2005年夏,筆者有機會隨中國美術學院赴日考察團到日本,對其市場上的產品包裝作了一次“零距離”接觸。
  
  一、日本市場包裝設計的“第一印象”
  
  1.“洋”、“和”兩式包裝各顯風采
  
  此行途經東京、富士宮、京都、奈良、大阪、名古屋以及愛知世博會等地,一路走馬觀花,來去匆匆,走過街頭小店、紀念品店、專賣店、超市、百貨公司、大型商城。第一印象是日本是一個供大于需的社會,商品琳瑯滿目。從包裝設計的角度來審視,大致可以將其風格歸納為兩大類別,一類是現代的“洋”式,另一類是傳統(tǒng)的“和”式;盡管還可以分出綜合形態(tài),但是“和”、“洋”兩類還是主要類型。就像日本街頭的少女,有染著五顏六色的頭發(fā),身著夸張開放的時尚服飾的形象,也有穿著傳統(tǒng)的和服、木屐,踩著細小碎步,典雅矜持的形象。這兩類風格交相呼應,引人注目,讓人感到傳統(tǒng)與現代,質樸與時髦和諧共存。
  
  “洋”式包裝彰顯日本當今都市生活主流民眾的消費心態(tài)——追逐時尚、開放和崇洋;而“和”式包裝則是反映了日本人對本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精神依戀的情結。
  
  日本今天的“和”包裝之所以為筆者關注,首先是因為設計師在發(fā)揚民族風格特色的同時,還力求使作品具有時代性,從而產生出一種新的時尚風格;其次是因為它的東方精神與我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今天的日本已經在來自傳統(tǒng)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加入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,并在此基礎上尋找到了日本化的氣息和現代時尚的語境,走出令人們贊嘆的日本包裝藝術風格的新道路。
  
  2.傳統(tǒng)出新的材料、精致的工藝和精心的設計
  
  日本的產品包裝透出的品質感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。從包裝的表面看:不僅從圖形創(chuàng)造和色彩的運用等方面顯示出深度,更可見設計師從選材和工藝上精益求精的那份用心。圖形和色彩主要圍繞著傳統(tǒng)的審美和民族文化,而材料的選擇則從自然入手,通過現代的工藝使之變得實用美觀,形成有明顯日本特色的包裝形象,充分顯示出素以工作嚴謹著稱的日本人在包裝藝術上的才智。
  
  這種才智還表現在如下方面:其一,與包裝相關的材料工業(yè)、加工工藝及其系統(tǒng)發(fā)展得相當完備,諸如和紙、漆藝、木作等傳統(tǒng)手工藝的現代時尚化;其二,圖形設計和方法的相關研究、傳統(tǒng)手工藝的深化研究以及商業(yè)情報工作都做得比較扎實。這些都為設計創(chuàng)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礎。因此,在日本商店中很難找到粗制濫造的東西,從最小的牙簽,到日常生活用品;從單一的個體產品,到系列化的產品組合;從機器生產到手工制作,件件都精雕細琢,引人入勝。
  
  3.環(huán)保理念在包裝設計和制作中處處體現
  
  日本是個島國,地少人多,內在的資源危機使他們形成了很強的環(huán)保意識。這種環(huán)保意識是政府及其相關組織、教育和民眾意識覺悟的結果。它反映在日本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同樣,在包裝設計中,設計師自覺地考慮到環(huán)保因素,成為他們常態(tài)的思維方式。在設計實踐中對材料的選擇和開發(fā)上,均以不污染環(huán)境,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為首選。
  
  二、解讀設計產生的背景和原因
  
  1.日本設計教育中形態(tài)學、傳統(tǒng)圖形學和感性工學的深入研究是關鍵
  
  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我們可以追索這種設計產生和實現的背景。日本學者對現代設計基礎教育作過深入的研究,并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論和方法。他們曾對西方的構成主義造型思想和色彩學作過深入的研究和演繹,以日本特有的細分觀念,構筑了所謂的“三大構成”教育體系;同時,他們沒有放棄對東方的傳統(tǒng)圖案學的研究和演繹,諸如以“和服”服飾為軸心的傳統(tǒng)圖案與加工工藝(諸如草木染、扎染、刺繡、手繪等)的研究,這種將傳統(tǒng)圖案學與形態(tài)構成學并舉的研究方式,必然呈現相互借鑒,共同發(fā)展的格局。
   1 2
?



【免責聲明】

1、紙引未來發(fā)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。

2、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數據及圖表)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時性、原創(chuàng)性等。

3、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(lián)系或書面發(fā)函至本公司轉達,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。

?
[ 資訊搜索 ]? [ 加入收藏 ]? [ 告訴好友 ]? [ 打印本文 ]? [ 違規(guī)舉報 ]? [ 關閉窗口 ]

?
0條 [查看全部]  相關評論

?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